寧缺毋濫的科研風向標
早在2018年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論文數量就超越了美國,然而就像中美院士施一公教授說的那樣,中國存在很多為了發(fā)論文而發(fā)論文的無效科研論文,虛假科研數據或者是不嚴謹的科研實驗過程,一稿多投等各種學術不端行為被網絡揭示,甚至一些科研期刊集中清理退稿,中國科研學者的退稿數量位居前列,特別是所謂的掛名論文,不嚴謹的掛名制度,很多不參與實驗的人為了職稱和各種名譽,直接掛名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然而在論文出問題的時候,則選擇用各種借口逃避責任,中國目前的學術論文不缺數量,而是缺整體的質量,尤其是學術造假現象層出不群,從科技研機構的科研論文到研究生畢業(yè)論文,各種學術不端,在大數據分析表面,直接顯露原形!因此國家密集地針對科研風氣頒發(fā)各種文件,2019年6月11日,國家又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內容強調了嚴謹的學術科研作風,對于每一位科學家都要寧缺毋濫,對于自己所有掛名的文章都要負責!
一個韓春雨讓無數人失望
邵峰院士,1972年的中國青年科學家,也是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韓春雨在2014年發(fā)表重磅科研論文時,這位年輕的中科院院士興奮的在知名媒體發(fā)表一篇《如何才能涌現更多“韓春雨”?》的文章,并且直接邀請韓春雨去北京大學做學術報告。“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發(fā)現新型基因編輯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興奮。雖然還不清楚NgAgo到底會不會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應該說這是一個具有一流水準的、原創(chuàng)性的發(fā)現。如果有更多的韓春雨涌現,中國科研將會變得更加強大?!睆奈恼碌膬热輥砜矗鄯逶菏繉τ陧n春雨的成功展現出欣賞的態(tài)度,也對中國青年科學家抱有非常大的希望,然而接下來的韓春雨從被以清華大學顏寧為首的國內外科研學者對科研數據的質疑,引發(fā)無數的爭議,最后韓春雨撤稿,而韓春雨這篇論文的合作單位浙江大學卻保持沉默,這也是中國浮躁科研圈的縮影,雖然韓春雨論文主動撤稿后,又有人說可以重復實驗,但是連論文作者自己都無法重復的實驗,即便是真實的數據,這樣不穩(wěn)定的實驗數據,完全不符合嚴謹的科研學術作風,所謂的科研需要反復的論證和數據積累才能發(fā)表,而不是把偶然無法確定的數據,當成科研成果,這樣只會遭受質疑。
追趕容易,領先很難
2019年國家鼓勵開啟原創(chuàng)科研成果0到1的發(fā)展,其實在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現代工業(yè)科技,對于中國來說,都屬于舶來品,無論是高等教育發(fā)展和科研目前都是在追趕歐美發(fā)達國家,就像很多科研學者們抱怨的一樣,在中國各種科研考核,動不動就是用創(chuàng)新來標榜,其實真正的科研創(chuàng)新非常的難,尤其是在基礎科研上,做到有目標性的追趕,勤勞務實的中國人民會做的很好,但是在想要做的領先,就需要向南京大學閔乃本院士說的一樣:“做科研創(chuàng)新,需要習慣坐冷板凳!”因為基礎科研才是科研創(chuàng)新的根本,一項真正的科研創(chuàng)新需要付出的是多年的數據積累和摸索,甚至多年的工作最后獲得卻是無效的結論。
2019年,在特殊的背景下,希望中國所有的科研人員,科研造假,造假不科研!以身作則,要求嚴格自己的學生,從源頭上讓中國的科研風氣更加的嚴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